网站首页
地方分院
画院简介
画院动态
艺家档案
名家专访
作品展示
展览中心
艺术资讯
艺术评论
视频专栏
艺海钩沉
院士中心
咨询我们
  投诉电话:18955116836  13956666391
艺术动态 | 书画常识 | 图片新闻 |
艺术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资讯 > 艺术动态> 关于中国画等有关问题的访谈  
上一篇: 在美国纽约举行“中国艺术市场:现实与未来”高峰论坛 下一篇: 艺术新秀强势崛起 未知性考验其市场价值
关于中国画等有关问题的访谈

浏览人数: 255 来源:中国国际书画院 【字体: 】 发布日期:2015年4月8日 打印

   中国国画院安徽分院:根据当前中国画创作的情况,请您分析中国画缺乏自觉与自信的现象及其背后成因。 许钦松:对于中国画缺乏自信、自觉较为严重的时期,应该是在“85 思潮”到2005 年的这段时间。在此期间,中国画内在的自觉和自信,遭遇了较大的挫折。原因主要在于改革开放后国人的眼光受到外面“精彩世界”的影响,加之西方文化思潮的进入,令不少人产生了这样的一个错误判断:我们当时的经济落后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文化落后,人家的经济好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先进、文化好。而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特别艺术门类,首当其冲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冲击。除此之外,外国部分资金的进入在国内狂炒当代艺术作品,使其价格不断飙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等等,同样也给中国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画缺乏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有其社会背景,也可以说,是由国际环境,时代文化背景等造成的。
  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文化的自觉就没有文化的自信。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消耗很多自然资源的同时,也丢失了不少文化资源。不少中国画的传统,也随之流失。另外,对新生代传统文化的教育还很不够,也造成了文化自觉和自信意识的随之减弱。
  五四运动后,包括岭南画派提出的创作主张——“关注民生,注重写生”,给中国画带来了再度发展的新机遇,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影响了整个中国画的发展。解放后,改造中国画,用中国画来表现社会主义新生活、新建设的政治主题,又让中国画有了一种新的精神依托和归属。而到了改革开放后,艺术多元化以及在市场为主导的利益导向之下,令中国画仿佛一下子迷失了方向。从事中国画创作的艺术家变得焦虑又彷徨无措,这也极大影响了中国画的自信。但是,随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和认识,回归传统的呼声也日渐强烈。特别是近几年来,关于这方面的艺术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才使我们逐步增强了这种自信,重新认知了中国画独特的、不同于西方的核心价值,令中国画的发展前景有了新的拓展。 

     中国国画院安徽分院:您认为中国画文脉当前存在的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这对矛盾?
许钦松:中国画的文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演化、发展。中国画的变革往往也跟社会变革紧密相连。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总会在给文化艺术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提出新的重建要求。比如,明清文人画出现的高峰,正是因为社会的变革、王朝的更替,使得一些文人创造出不同以往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实际上,每一场社会的变革都或多或少会对我们文脉的延续产生影响,甚至带来损伤,只是在等到伤口重新愈合后,它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国画文脉和社会变革大概就是这样的关系。它就如同一棵经历沧桑的老树,在不断遭受暴风雨、雷电冲击,在重压下遍体鳞伤,同时又不断地催化出新的枝叶,焕发出生机。
  当前的中国画文脉也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理论跟不上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原本的中国画理论体系走到明清时已经是很完备而且很高深,只是在遭遇国民革命、西方文化进来后,特别是岭南画派引进西方的某些东西改造中国画后,让中国画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这样一来,却变成我们的创作跑在前面,理论滞后了,很多来不及思考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到解放后,全国各大院校建立起综合教育的模式,西方的素描、解剖、色彩也开始进入中国画的改造当中。西方的文化脉络跟我们本身是不相符的,所以在进行这样的一个中西文化嫁接后,自然产生出很多新的状态,带来了新的思考。西方外来文化跟中国本土文化在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中,既遭遇矛盾冲突又相互消解矛盾,在这种转化的循环过程中,我们始终坚信这一点:中国画的文脉有着一股巨大的磁场,有极为强大的吸纳功能。所以,一些外来的东西进入我们本土文化体系后,经过时间的推移又慢慢化入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本性。这种矛盾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进步发展的过程。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我想有几方面:首先是重新提出中国画原本的核心理论主张,重新认识中国画本体中最优秀、最精粹,又最不同于西方,能让中西文化形成比照的一些根本性的东西。这种提出与认识的过程,能重新建立起中国画强大的文化自信,并明白中国画文脉的优秀之处。我们不能盲目地拿中国画跟外来的写实功夫,或观念的变化等去比拼。中国画自有其本质之处,这个我们一定要坚守。其二,坚守自己的文脉传统,并不妨碍我们吸收、融合并生长出新的文化元素。比如,我们可以研究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如何把当代审美的情趣观念引进到中国画的创作中去,而且让其自然而然地成为精神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创新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最后,如何重建中国画在新时期中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理论界需要思考的,同时也是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在新时期所有的创作成果,包括理论成果,也会慢慢成为中国画文脉的一个延续部分,也将成为我们后人的传统。 

     中国国画院安徽分院:请您结合自身的创作体会,谈谈续接中国画文脉对艺术实践的指导意义。
许钦松:中国画深厚的传统如何能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命题。因为我们要向前走,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前走,要让传统薪火不断延续。作为这一代中国画家,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传统与创新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山水画创作当中,我总觉得,除了要保持中国画的原本语言,即用线、用墨等的基本语言要素之外,还要思考中国画的精神在新时期有哪些是值得重铸,能激发出新的力量。所以,我的艺术追求就是回溯自然原始的状态,找寻那来自远古的精神力量,营造出把自然造化放置于一个混沌初开、苍茫厚重的历史回望当中,从而把观众带入到一个原状态的地方。因为,我们在对自然的理解和改造过程中,越来越以牺牲自然作为一种代价,也就是说,我们可望可及的东西都是以“人”作为一种主体地位,以主宰自然的主体意识来看待眼前的景物。所以,我希望重新呼唤出那种对待自然的敬畏,那种对自然力量神圣不可侵犯的敬畏之心。只有知道敬畏才能从中吸取其内在和博大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力量。
  有这样的追求作为内在的支撑,在我的创作中又遇到一系列创新的问题。比如,怎样让中国画的创作具备当代的审美意识。因为,作品是画给当代人看的,必须在审美上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和趣味。也就是说,画面不能笼罩着过去文人画、远离现代人的东西,而是要更好地利用我们文脉内在的东西,再释放出新的艺术魅力。对于这一点,在实践当中我是很明确的,所以在创作中借用了不少现代的手法和艺术语汇,如画面的平面构成、纵深感、对焦点透视的应用、层次的挖掘和表达,空间的组合和表述等,我都尽量地赋予其艺术的当代性。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并没有放弃对传统艺术的研究,还在不断地学习古人的东西,理解他们精神性的东西,并学以致用。如何把古人的传统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做的,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上一篇: 在美国纽约举行“中国艺术市场:现实与未来”高峰论坛 下一篇: 艺术新秀强势崛起 未知性考验其市场价值
关于我们 | 画院动态 | 名家风采 | 下载中心 | 作品展馆 | 地方分院 | 联系我们


中国国际书画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1-66779118 15755152081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永和路99号   网 址:www.gjshcn.com